布依族山歌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:
历史渊源
布依族山歌历史悠久,可追溯到明清时期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,布依族人民生活在崇山峻岭间,以农耕为主,山歌成为他们表达情感、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,经过不断演变,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。
艺术特色
- 曲调丰富:有“大调”“小调”之分,大调动用广泛,包括叙事、祝酒等,音域一般为五度,稳重沉静;小调主要唱情歌,音调开展,音域扩展到八度,开朗热情,歌手常在高音和结尾用假声唱法。
- 演唱形式多样:有独唱、对唱、齐唱和重唱等,其中对唱是最具特色的形式,两人或多人围坐一起,轮流唱出不同歌词部分,形成和谐有趣的互动。
- 歌词特点:通常采用五言或七言的形式,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,内容丰富多样,涉及生产生活、自然风光、爱情、历史等方面。
主要分类
- 古歌:主要讲述布依族的起源、历史、迁徙等内容,是布依族人民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和传承。
- 情歌: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,如《十二部对歌》,把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过程作为十二问答进行详细描述,想象丰富,唱词扣人心弦。
- 酒歌:在喜庆节日、招待客人等场合演唱,如《敬酒歌》,歌词通常表达对客人的欢迎、祝福等情感。
- 劳动歌:是布依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演唱的歌曲,如在田间劳作、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,用来缓解疲劳、提高劳动效率。
传承与发展
2008年6月7日,布依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如今,非遗传承人通过言传身教,在生活中向年轻人传授布依族民歌,还利用微信群、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演唱视频,让更多人领略到布依族民歌的独特魅力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